“新茶飲第三股”正式誕生。
剛剛,古茗控股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“古茗”)正式在香港交易所敲鐘上市,股票代碼為01364。發(fā)行價9.94港元/股,開盤上漲,總市值超過230億港元。
茶飲行業(yè)還能容得下幾家上市公司?茶飲行業(yè)又將迎來怎樣的變局?
01 古茗上市 開啟新茶飲集中上市潮
蓄勢待發(fā)一年后,新茶飲的集中上市潮正式啟動了。
就在剛剛,古茗正式在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,股票代碼01364。
繼奈雪的茶和茶百道之后,“新茶飲第三股”塵埃落地。
古茗發(fā)行價為9.94港元/股,總市值超230億港元,相比于之前茶飲企業(yè)每股15港元以上的發(fā)行價,明顯相對理性。
2月12日早上9:30分開盤后,古茗的股價上漲。
公開報道顯示(港澳IPO上市),古茗在2月11日的暗盤交易中升逾1成,幅度介乎10.3%至11.9%,報10.96至11.12港元,以耀才暗盤場的升幅最勁,一手(400股)賬面賺472港元。
公開資料顯示:古茗計劃把此次全球發(fā)售所得款項凈額約25%用于擴充信息技術團隊;約25%用于加強供應鏈能力與管理效率;約20%用于加強品牌建設;約10%用于持續(xù)推行地域加密策略;約10%用于聘用產品研發(fā)專家。
去年飲品品牌集中遞表,曾被行業(yè)人預判迎來“集中上市潮”。
但事實上,茶飲企業(yè)的上市進程多是一波三折。
以古茗為例,去年1月首次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,半年后招股書失效,直至2024年12月9日,古茗才獲得中國證監(jiān)會境外發(fā)行上市備案通知書,12月15日更新招股書后,2025年1月通過港交所聆訊。
1年后的今天,終于走完上市流程,正式敲鐘上市。
02已集齊5家茶飲還能容納幾家上市企業(yè)?
2025年,或許才是茶飲真正的“上市大年”。
按照目前的已知信息,蜜雪冰城和滬上阿姨已經獲得港交所備案,按正常流程,備案企業(yè)一般會在3個月以內上市。
這意味著,2025年上半年,或相繼誕生3家上市企業(yè),屆時,茶飲行業(yè)將集齊5家上市公司。
過去五年,中國現(xiàn)制飲品行業(yè)快速增長。根據(jù)灼識咨詢的報告,中國現(xiàn)制飲品市場GMV由2018年的1878億元增加至2023年的5175億元(人民幣),復合年增長率為22.5%。
2024年,行業(yè)進入深度內卷,價格戰(zhàn)、加盟商搶奪戰(zhàn)讓很多人產生了悲觀情緒,認為茶飲市場的增量已經見頂。
“事實上,一個市場規(guī)模約5000億的行業(yè),可以容納更多上市公司。”一位咨詢機構從業(yè)者表示。
“茶飲市場的容量一直在漲,未來市場規(guī)模在3000~5000家的品牌,都具有上市機會。”上述人士進一步分析。
類比咖啡,市場已跑出星巴克、Costa 、Tim Horton's這些年收入100億美元以上的公司。出海浪潮之下,放眼全球,茶飲比咖啡市場只大不小,未來茶飲一定是消費領域的大賽道。
古茗招股書顯示:茶飲市場GMV預期于2028年將達到人民幣11634億元,2024年至2028年的預期復合年增長率為16.7%。
今年最火的人工智能DeepSeek預測,“新茶飲行業(yè)有望容納6~8家上市公司。”AI甚至篩選出第6家上市企業(yè)可能是“霸王茶姬”或“茶顏悅色”。
有知情人士透露,去年就有品牌開始籌備美股上市,未來港股、美股都有可能誕生茶飲上市企業(yè)。
上市后,企業(yè)將接受社會監(jiān)管,各個方面都必須更透明、更規(guī)范,這對很多品牌都是一個挑戰(zhàn),但長遠來看,規(guī)范經營才能長期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,也更符合消費者的需求。
一個行業(yè)有5家以上上市公司,說明整個行業(yè)的社會認可度變高了,這一動作標志著新茶飲行業(yè)從“跑馬圈地”轉向資本化競爭,也折射出行業(yè)加速整合的趨勢。
上市潮是一個行業(yè)成熟的表現(xiàn),也意味著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升,品牌逆襲翻盤的機會越來越少,比的將是基本功和耐力。
03 行業(yè)洗牌升級中小玩家還有哪些機會?
“未來,我們要把自己修煉成‘小強’。”莫沫南路創(chuàng)始人范承宇說。
飲品已經不是各方巨頭爭霸的階段了,霸主基本已經形成, 地方勢力想做成全國性品牌很難。
“所以下一步大概率會發(fā)生,大王開始滅小王,小王要么去打,要么被滅。”
在他看來,這也是國內不少區(qū)域品牌覺得越來越難的根本原因。因為資源越來越少,城池越來越少,對手越來越強。
但縱觀市場,有三類品牌/門店是很難被滅掉的。
一種是極具區(qū)域特色的品牌,比如泉州的壺見、蘭州的放哈,這其中的標桿是長沙的茶顏悅色,已做成城市名片、打卡地標,與大品牌形成了明顯的差異化。
本質上,區(qū)域品牌是激活市場的關鍵力量,因為消費者永遠想喝點不一樣的。
第二種是聚焦細分品類的門店。2024年茶飲細分品類迎來二次爆發(fā),單品店在全國各地崛起。
選擇行業(yè)生命力強的經典大單品/品類,如珍珠奶茶、楊枝甘露等,以單品店的形式凝聚“這家店XXX更好喝”的認知,從而被消費者看見、記住。
第三種是“強運營”品牌/門店,這類品牌苦練基本功,與加盟商共進退,一方面保障消費體驗,一方面和加盟商形成較深聯(lián)結,成為加盟商“認可的總部”。
比如山東的莫沫南路,每周開一次全體加盟商線上會;每年舉辦一次線下加盟商“吐槽大會”。
平時用督導高頻鏈接加盟商,督導每周一次視頻巡檢,每天對早晚自檢提出整改意見,門店當天整改完,再次上傳。
“如果品牌基本功不夠扎實,差異化又不明顯,哪怕千店也會很快銷聲匿跡,或者萎縮到兩三百家。”范承宇判斷。
范承宇認為,中小品牌的終局有兩個,一個是把自己做成風格鮮明的區(qū)域品牌,另一個是做強運營的‘小強’,讓大品牌也拿你沒辦法。
“如果你的營收以及營運做得足夠扎實,隨著消費代際更迭,市場起伏波動,總會機會伺機而起,只需要耐心等待。最壞的結局或許是被大品牌收購,也比品牌銷聲匿跡好很多。”
渴望訂單?2025SIAL西雅展(上海)就是您的最佳選擇!黃金展位稀缺,點擊快速搶定,掃描二維碼了解更多。
(圖片來源于網絡,侵刪)
內容來源:咖門微信公眾號